山东铁路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所属15项专利
发布日期2024-12-02
专利简介
1、专利1:一种基于施工组织设计的施工进度图自动生成系统及方法
通过获取的相关数据对应的工程类型、工程类型关联的施工工点、以及工程类型下对应的工程量折合系数自动计算施工进度并实时更新工程进度数据;通过对各工程类型分配不同图例,在斜率图展示时对各工程类型进行区分并展示相对应的施工进度。
2、专利2:质量验收表单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通过获取所有施工人员上传的工程报验信息、质量验收标准信息和质量验收图像;将所有工程报验信息进行层次分析;将分析得到的每个层级的工程报验信息和预设的BIM模型数据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得到每个层级的工程报验信息对应的BIM模型数据;将质量验收标准信息和质量验收图像进行预处理;将处理得到的数据进行工程项目合格判断,得到判断结果信息;基于所有层级的工程报验信息、BIM模型数据和判断结果信息生成工程质量验收表单,能够自动生成质量检验批表单方法及装置,减少报验错误和缺漏,减少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现场填写表单的工作量。
3、专利3:一种基于区块链的BIM构件数据存证确权方法及装置
通过获取BIM模型信息和数据库内存储的历史BIM模型的构件信息,将所述BIM模型发送至构件数据提取模块进行数据提取和分类存储,得到分类存储数据,将所述分类存储数据发送至预设的数据库进行数据更新处理,得到更新后的数据库,基于预设的智能合约对所述更新后的数据库进行数据确权处理,得到每个数据对应的权属信息;将更新后的数据库内的数据和所述权属信息发送至区块链中进行存储,并基于预设的智能合约生成更新后的数据库内的数据对应的凭证信息,本发明解决了BIM构件版本迭代难以管理、构件修改难以追溯以及构件侵权使用追责问题。
4、专利4:一种铁路工程进度可视化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通过获取工程建模任务和工程结构拆解与编码标准规则;根据工程建模任务建立BIM模型,并在BIM模型中根据工程结构拆解与编码标准规则对每个部件赋予编码;基于预设的轻量化BIM引擎对BIM模型中的编码进行处理,逆向生成工程结构分解树;根据BIM模型和工程结构分解树在预设的GIS系统中生成铁路构筑物;实时获取施工进度数据,根据施工进度数据在工程结构分解树的计划时间进行标记,并调整铁路构筑物中部件的色彩。本发明通过使用BIM模型和工程结构分解树生成铁路构筑物图形,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工程的进展情况。
5、专利5:隐蔽工程的远程审核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通过将隐蔽工程与BIM模型关联,BIM模型中包括所述隐蔽工程的所有的构件;在BIM模型中获取每个构件的若干张标准施工图像,从若干张所述标准施工图像中提取每个构件的第一特征点集;根据所述BIM模型构造第一特征点集中每个第一特征点的描述文档;获取离线端上传的隐蔽工程的现场施工图像,提取现场施工图像中的第二特征点集;利用第一特征点的描述文档计算第二特征点集与第一特征点集的相似度,根据相似度确定现场施工图像是否合规,本发明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隐蔽工程的审核过程缺乏行之有 效的科学方法,存在较大随意性的技术问题。
6、专利6:铁路施工工地的火灾风险预警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通过获取铁路施工工地内测点采集的烟雾浓度信息和一氧化碳浓度信息,铁路施工工地内监控目标的图片信息,监控目标发生火灾时每组测点采集的一氧化碳浓度信息、烟雾浓度信息和温度信息;对所有信息均进行标准化处理,根据标准化处理后的信息得到特征值;根据特征值计算铁路施工工地内监控目标着火概率,本发明融合多种火灾特征有效提高了火灾预警的准确率。
7、专利7:铁路轨道施工中的噪音预警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通过获取位于铺轨机底部的声波采集器所采集到的声波信息,多个声波发射器所发射的定值声波信息;对所述信息进行预处理;对声波定值和预处理后的信息进行变换,得到每个声波定值所对应的频谱图;将每个所述声波定值对应的频谱图输入至训练后的频谱模型,得到所述频谱模型所输出的噪音预警特征值;基于所述噪音预警特征值进行噪音预警。本发明能够在早期对新建轨道的噪音源产生状况进行充分的了解,进而进行有效的预防。
8、专利8:一种施工费用计算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通过获取铁路桥梁每个标段对应的工程量清单;遍历工程量清单,得到每个标段中包括的每一项工序的子目编码;将每个标段中的每一项工序的子目编码进行识别,得到每个标段中每一项工序对应配置的规则;将每个标段中包括的每一项工序对应配置的规则进行解析,得到工序对应的计算方式;根据计算方式对工序的完成量进行计算,得到每个标段中包括的每一项工序的完成量;根据每个标段中包括的每一项工序的完成量计算铁路桥梁每个标段施工单位的施工费用,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容易对工序完成量出现虚报、漏报的情况,保证了施工单位对施工费用计算的准确性。
9、专利9:数码电子雷管与导爆索引爆炸药开挖隧道的结构及方法
发明公开了数码电子雷管与导爆索引爆炸药开挖隧道的结构及方法,包括在隧道开挖断面设置的隧道开挖轮廓线,隧道开挖轮廓线上设光爆孔组,所述光爆孔组包含有等距分布的若干个光爆炮孔,光爆炮孔内置导爆索,导爆索上安装有引爆炸药;本发明通过在光爆炮孔内采用不耦合间隔装药,提高了开挖轮廓面的平整度,有效控制超欠挖现象产生;通过将周边光爆组分成三个区域,三个区域内中间位置的光爆炮孔均设置数码电子雷管,通过双股放炮子线连接,将三个区域同时爆破,孔与孔间形成最大叠加应力波,克服了非电毫秒雷管延时误差大,部分光爆炮孔先爆的为后爆提供了临空面,确保爆挖开挖轮廓圆顺度。
10、专利10:一种明挖隧道侧墙施工移动式桁架台车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明挖隧道侧墙施工移动式桁架台车,包括台车底盘,还包括用于支撑内侧模,抵消混凝土侧向压力的支撑机构,该支撑机构设于台车底盘上,以及设于台车底盘和支撑机构之间用于调整内模板位置的调节机构;该明挖隧道侧墙施工移动式桁架台车,施工方便快捷,施工完成后,将模板和混凝土相互分离,装置利用率高,安全可靠,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施工过程中,明挖隧道的侧墙通常采用满堂盘扣支架作为支撑体系配套组合模板的方式 进行施工,但是这种施工方法需要的支架、模板数量很大,并且需要根据施工进度和流水步距来进行逐节逐层搭设,存在资源投入大、进度慢、功效低、模板损耗高、安全风险源多的问题。
11、专利11:变刚度限位防落梁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变刚度限位防落梁装置,包括锚碇组件和防落组件,所述防落组件包括与锚碇组件固定连接的第一长挡板和第一肋板,所述第一长挡板和第一肋板相互垂直,所述第一长挡板和第一肋板间距从上至下逐渐变大、其顶部间隙为0-1mm、底部间隙大于等于30mm。当受到地震冲击时,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会有横向错位趋势,下部结构与第一橡胶板相接触使第一长挡板开始产生形变缓冲和消耗部分地震能量,当地震能量过大,第一长挡板不足以消耗地震能量时,所述第一长挡板形变至与第一肋板相接触,变刚度限位防落梁装置变为一个刚性支撑,限制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继续错位位移,防止发生落梁事故。
12、专利12:一种新型碳化固废轻质土生产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碳化固废轻质土生产装置,属于环保生产设备技术领域。装置包括送气区、起泡区和反应室,其中,反应室分别连接有送气区和起泡区;起泡区包括发泡室和发泡气泵,发泡室上设置有刻度,方便观测发泡液的消耗体积,发泡室一端连接有发泡气泵,另一端连接有反应室,反应室内顶部设置有通气搅拌转子,通气搅拌转子连接有送气区。本实用新型将固体废弃物粉煤灰、电石渣,以及温室气体C02进行协同利用,既能够合理消耗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又能实现优良性能碳化泡沫轻质土的批量生产,实现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处理目标。
13、专利13:一种固废基泡沫轻质路基填料的搅拌设备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固废基泡沫轻质路基填料的搅拌设备,包括:搅拌桶、上料口、皮带活动轮和电机,所述搅拌桶一端的顶部安装有上料口,所述搅拌桶内部的搅拌杆活动连接有皮带活动轮,所述皮带活动轮远离与搅拌桶连接的一端还与电机的主动轴相连接,所述搅拌桶远离与皮带活动轮连接的一端内壁嵌合有嵌合块,所述嵌合块与搅拌桶的连接处嵌合有密封圈,所述嵌合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侧板。该固废基泡沫轻质路基填料的搅拌设备,通过密封圈、固定块、连接轴、螺纹柱和旋钮之间的相互配合,在转动旋钮时,可将侧板从搅拌桶的一侧取下,之后可对搅拌桶的内壁进行清理,避免搅拌桶长时间使用后内壁固定了大量的物料,清理不掉的情况
14、专利14:一种高速铁路墩顶安全带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高速铁路墩顶安全带固定装置,涉及高速铁路施工领域。该高速铁路墩顶安全带固定装置,包括外钢管和固定套筒:外钢管,所述外钢管的底端焊接有限位盘,所述外钢管的内部装配有加强结构;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固定套接在外钢管的顶部,所述固定套筒的底部装配有限位环,所述固定套筒的顶部装配有连接套环,且所述连接套环装配有安全绳。该高速铁路墩顶安全带固定装置,当施工人员发生意外时,水平方向牵拉安全绳会使得限位盘和限位环与垫石锚栓孔的内壁紧密相抵,无法 拔出,当发生人员坠落时能对施工人员的位置有效的固定,对施工人员起到了有效的保护效果。
15、专利15:一种高速铁路墩顶安全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高速铁路墩顶安全防护装置,涉及高速铁路领域。该高速铁路墩顶安全防护装置,包括:两个第一固定杆和两个第二固定杆,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杆和两个第二固定杆的上方分别设置有第一“U”防护框和第二“U”防护框,且两个第一固定杆和第一“U”防护框之间焊接有多个第一连接杆,两个第二固定杆和第二“U”防护框之间焊接有多个第二连接杆,两个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装配在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的连接处。该高速铁路墩顶安全防护装置,第一“U”防护框、第二“U”防护框、多个第一连接杆和多个第二连接杆对施工人员起到了有效的防护效果,无需在墩顶预留埋件或植入任何附着物,相比具有明显优势。